第一次把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的科学家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年报》上发表了题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他认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揭示微观客体波动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这一科学理论最终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接受。
光的反射说明光有粒子性还是波动性
光有粒子性。光的微粒说是由牛顿提出的,他认为光是微粒,就像乒乓球打在桌面上,乒乓球的反射方向与入射方向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或者说,光的粒子性很好的解释了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而实际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的本质既像粒子又像波。
x射线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
X射线是电磁辐射谱中的一部分。就其本质而言,X射线与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γ射线完全相同,都是电磁波,它具有光的一切特性,具有波动性和微粒二象性。
X射线的波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在空间传播,它是一种横波,其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与光速相同,可以用波长、频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并有反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但是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则突出表现出它的粒子特征,可以用能量、质量和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
微观粒子包括光子和光具有什么性
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和光都具 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特性是:
1、粒子都是不断地运动着的;
2、粒子都有质量和体积,但两者都很小;
3、粒子之间都有间隔;
4、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用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他用点光源发出的光,穿过纸上的两道紧挨着的平行狭缝后,投射到屏幕上,在屏幕上形成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只有波动才能产生干涉条纹,所以光波与我们常见的水波一样,是一种振动。
一束光通过狭缝后,分裂成了两束光,它们同时通过两条缝,到达屏幕的不同位置时,如果两列光的振动方向相同,相加后强度就增大,更加明亮;反之,强度就互相抵消,显得暗淡。
这样,在屏幕上便有了明暗相间的条纹。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证明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但是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令人信服地表明,光能够从某些金属中打出电子,而且是一个光子打出一个电子,从而说明了光也具有粒子性。
物理学家认为它既是波,又是粒子,这叫作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和物质波知识点
第一节 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
【基本概念规律】
一、光电效应
1.定义: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2.产生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
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
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二、光电效应方程
1.基本物理量
(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3)最大初动能
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表面上的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所具有动能的最大值.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与物质波
1.光的波粒二象性
(1)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2.物质波
(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
【重要考点归纳】
考点一 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1.放不放光电子,看入射光的最低频率.
2.单位时间内放多少光电子,看光的强度.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小,看入射光的频率.
4.要放光电子,瞬时放.
考点二 光电效应方程及图象问题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2.图象分析
【思想方法与技巧】
用统计规律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中的粒子性与宏观概念中的粒子性不同,通俗地讲,宏观粒子运动有确定的轨道,能预测,遵守经典物理学理论,而微观粒子运动轨道具有随机性,不能预测,也不遵守经典物理学理论;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与机械波也不相同,微观粒子波动性是指粒子到达不同位置的机会不同,遵守统计规律,所以这种波叫概率波.
作者:老杨物理吧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7540447
出处: bilibili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匆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