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是混合物就不是溶液了,为什么还称“水溶液”,还说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为什么
溶液显然就是混合物,水溶液是说以水为溶剂的溶液,作为溶剂也可以不是水,比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就是说溶剂为四氯化碳,而溴溶液通常就是溴的水溶液。
9%的葡萄糖溶液是什么意思
溶液是由可溶性的物质充当溶质与溶剂一起构成的混合物。一般情况下没指明溶剂的溶液中溶剂为水。9%的葡萄糖溶液是指该葡萄糖溶液中,溶质葡萄糖的含量为9%,溶剂水的含量为91%。二者只是溶解在一起,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究竟怎样区别,举
在溶液中,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
例如,实验6—1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水、汽油是溶剂,氯化钠、高锰酸钾、植物油是溶质。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当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认为量少的一种为溶质,而量多的一种为溶剂。
如果是某种液体和水相互溶解,习惯上都将水看作溶剂。
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
以水为溶剂的溶液叫做水溶液。
例如,氯化钠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叫做氯化钠水溶液。
对以水为溶剂的溶液,通常可不指明溶剂。
例如,氯化钠水溶液可简称为氯化钠溶液。
但是,对非水溶剂的溶液必须指明溶剂。
例如,碘(及碘化钾)溶解于酒精得到碘的酒精溶液(俗称碘酒)。
谁知道如何快速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1、固体或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的溶液中,液体一般视为溶剂,固体或气体为溶质。
2、对于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通常是水,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均是指溶剂为水的溶液。
3、当两种液体形成溶液时,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
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
如:医院用的酒精溶液,通常认为它的溶剂是水。
4、还可根据溶液的名称判断溶质和溶剂,通常读其溶液的名称时,溶质名称在前,溶剂名称在后,如碘酒溶液,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白磷是溶质,二硫化碳是溶剂。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总结一下,谢谢
【考点一】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注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拓展】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1)、相似相容,溶质和溶剂的性质相似,溶解能力越强。如:氯化钠易溶于水,难溶于油,碘易溶于汽油,那溶于水。
(2)、大部分物质稳定越高,溶解能力越强。对于气体,压强越大溶解能力越强。
【考点2】溶液和浊液
溶液和浊液的区别
项目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
浊液:静置后分散在水里的分上下两层,不稳定。
【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物质变为小颗粒的物质,与溶解有本质的区别。
【考点4】溶解过程的热现象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1.溶质的分子向水中扩散:吸热。
2.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离子):放热。
【规律】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降低;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就表现为温度升高。
【举例】常见的吸放热溶液:
1、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不变
2、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3、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时放出热量
【考点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规律
①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和“一定量的溶剂”。②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者不饱和溶液。③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但对于其他物质就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2.相互转化
【规律】
①此条件适用于大多数固体。②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溶液是否饱和的判定: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看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某物是否能溶解。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
【解答】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6】溶液的溶解度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理解要点】
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不指明温度,溶解度没有意义。
②标准:在100g溶剂。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必须要等量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和时。
④单位:以克为单位。
【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拓展】溶解度不同于溶解性
1、溶解性只是一般地说明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能力的大小,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2、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制成饱和溶液时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考点7】溶解度曲线:
(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时不饱和溶液。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氯化钠。③极少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氢氧化钙。
(二)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五要素:101kPa、一定温度、1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点8】结晶
概念: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个过程叫结晶。
方法:①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海水中提取食盐②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如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
【考点9】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100%
【规律】
(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无关。
(2)溶质质量分数单位为1。
(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含义是指每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质量为10份。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其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匆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