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这个地名的由来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虞舜为避唐尧之子丹朱之乱来到今百官镇,文武百官随舜而至,因有百官桥古迹、百官镇地名。
又,舜与诸候会事讫,因相娱(通虞)乐,故曰上虞。“上虞”之名由此而来。上虞市越窑青瓷的来历、技艺、特点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窑”一词,出现于唐代。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茶圣”陆羽也在其论茶专著《茶经》中称:“碗,越州上……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当然,这只是陆羽的一己之爱,邢、越之争,自古就有,在这里我们不作评论。
唐代文人对当时的越窑非常推崇,“越窑”之名由此而流传开来。
越窑烧造的青瓷有釉呈青色或泛淡黄色,呈玻璃质感,莹润碧翠,匀净柔和;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白稍带淡黄;器物造型多生活用具如碗、盏、壶、碟、盂、盘、罐等;多素面而很少纹饰,质朴无华等特点。另外烧造方法,多用松柴烧制,由于火力软而火焰长,烧制中窑内充满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时,受到还原作用。
由于越窑青瓷民间流传极少,故现今如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说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
越窑的历史可分为起源、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这里有份最新的考古资料,不妨共享。
东汉时期是越窑的起源阶段。越窑瓷器出现于东汉。从东汉起,在浙江北部杭州湾内宁绍平原上的绍兴、上虞、慈溪、余姚、宁波等地出现一种器表施青釉的瓷器,这就是东汉青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浙江省上虞县上浦乡小仙坛东汉晚期瓷窑遗址出土的青釉标本进行过多项物理和化学测试,表明这些瓷器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温下烧成,器表通体施釉等瓷器特性。
青釉葫芦瓶东汉越窑瓷器在上虞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这里蕴藏着大量的优质瓷土资源;其次,这里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有丰富的烧瓷燃料;再次,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曹娥江纵贯全境,水运交通十分便利。正是基于这三点,上虞越窑成为中国瓷器的发祥地。
上虞覆卮山的来历
覆卮山,上虞第一高峰,因酒具而得名。
覆卮山属于四明山的支脉,地处上虞、嵊州、余姚三市(区)交界地带的上虞岭南乡,主峰海拔861米,是上虞的最高峰。
关于覆卮山的名字由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东晋山水大诗人谢灵运有一次攀游到这山顶之上,饮酒赋诗毕,覆卮于其上,山因而得名,而“卮”在古时候就是酒杯的意思,这么一座雄伟壮观的山居然以酒杯为名,实在有趣。
上虞的来历
秦始皇帝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上虞县。据传,上虞县是虞舜后代的封地,地名虞宾。据《太康地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迄,因相娱乐,故曰上娱(娱通虞)。”
1、上虞区是绍兴市市辖区,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西连柯桥区,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面积1403平方公里,其中钱塘江河口水域212.3平方公里。
2、2018年,上虞区下辖6个街道,11个乡镇,3个乡,353个行政村,87个城镇社区。
3、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上虞区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以及浙东新商都。境内高速公路,高铁,铁路,港口,运河等一应俱全。嘉绍跨江大桥,使得绍兴市纳入上海两小时交通圈。北部钱塘江畔有26.7万亩的滩涂,这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土地,储备量大、开发成本低。
4、2019年10月,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37名、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匆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