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压鸡蛋的正确方法
1、高压锅里加点儿水,不用多,大约一个指节那么高,再稍微少点儿也行,把蒸帘放进去,上面搁几个蛋。
2、盖上锅盖,根据想要的熟度,设定时间,开煮。时间到了以后,听到提示音后,快速放气,然后打开锅盖,把煮好的蛋放在凉水里冲凉后剥皮即可。如果想要熟透的蛋,就更简单,时间设定两分钟,听到煮好的提示音后关火,待高压锅自动放气即成。
鸡蛋撞奶的正确方法
鸡蛋,牛奶(一杯牛奶,一只鸡蛋)
1、加热牛奶。
2、快速把鸡蛋打进热的牛奶里。
3、搅拌完放进微波炉盯2分钟。
4、大功告成。
正确食用龟蛋的方法
请问正确食用龟蛋的方法?乌龟蛋的营养价值较高,但由于其构成成分与鸡蛋有所不同,其蛋白质的含量远高于鸡蛋和鸭蛋,所以一般很难凝成固体。市民往往因此以为乌龟蛋没有煮熟,而实际上已经熟了。煮乌龟蛋的耗时参照生鸡蛋煮熟所需的时间即可。另外,由于乌龟蛋的腥气较重,市民在食用时可用黄酒或白酒混合姜末拌食。
白水煮蛋要煮多久才熟
最近各种肉是越来越贵,所以鸡蛋就成了我获取蛋白质最为主要的方式,尤其是作为早餐来说,一个白水煮蛋是肯定少不了的。在吃了这么久之后也开始有一些经验了,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让大家随心所欲的煮出自己喜欢的白水煮蛋。
【白水煮蛋要煮多久才熟?】
其实白水煮蛋大家可以说都会煮,毕竟只要会烧水就会煮蛋,但是要煮到恰到好处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比如有些时候我们怕蛋黄不熟而多煮那么一两分钟,结果可能蛋黄又干又噎人,吃个鸡蛋跟咽药似得,还得喝点清水送服才能顺的下去。但如果为了吃着比较嫩而煮的时间太短了,有些朋友可能又不太喜欢内部带有流动感的鸡蛋,甚至觉得有腥味。
个人感觉一般煮9到12分钟之间是比较适合的,大多数人都会接受。但是这个时间区间比较大,在这个时间段里的水煮蛋,基本可以分为9到10分钟的“软糖形态”和11分钟左右的“刚好全熟”状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普遍来说受众最广的两种水煮蛋状态:
冷水下锅水开之后再煮6到7分钟,水烧开用了大约3分半,也就说上图的鸡蛋状态是冷水下锅共煮9到10分钟的状态。蛋黄口感有点像是软糖,不会有生鸡蛋的腥味,算是比较好吃的口感状态。不过蛋黄稍微有点生,所以一定要确保是优质的新鲜鸡蛋再煮到这个程度吃。
冷水下锅水开之后再煮8到9分钟,同样水烧开用了大约3分半,也就说上图的鸡蛋状态是冷水下锅共煮11到12分钟左右的。这个状态的蛋黄是刚刚好全熟的,虽然没有了软糖一样的口感,但是鸡蛋香味很不错,口感也不会太干、噎人。全熟的蛋也比较安全,基本上煮到这个程度就完全不用担心沙门氏菌之类的问题了。
因为一般人也不会喜欢吃过生或者过熟的煮鸡蛋,所以我们只选取了以上这两种被接受度最好的状态(主要也是煮太多我是真吃不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出的时间是一个区间,因为大家买到的鸡蛋不可能大小完全一样,使用不同的锅具、水量、炉灶水烧开的时间也未必一样,所以成熟度上会有些许的区别,但是基本只要自己煮一次心里就有数了。
虽然白水煮蛋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烹饪,但是除了煮的时间长短之外,还有一些别的技巧,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导致鸡蛋被煮破、不好剥皮、跟预想的成熟度有很大偏差之类的问题,下面我们就罗列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鸡蛋最好可以提前从冰箱拿出来,让它稍微恢复一下温度再煮,这样的时间计算比较准确。如果一定要直接从冰箱拿出来就煮的话,那么最好还是冷水下锅,不然冰凉的蛋壳接触到沸水就很容易破裂。
煮鸡蛋的时候如果只是煮一两个自己吃的话,那么水就不要加太多了,没过鸡蛋一大半以上就够了。水太多的话一沸腾起来就会冲击着鸡蛋上下浮动,鸡蛋壳会一直不停的碰撞锅底,如果开水下锅的话,鸡蛋壳早早破裂,那么很可能就会煮出一锅带壳的鸡蛋花汤。
如果没有自己得心应手的经验,那么煮好的鸡蛋最好是立刻捞出来浸泡冷水。首先这样可以及时终止鸡蛋继续变得更熟,能够准确获得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其次煮好之后的骤冷降温可以让鸡蛋更方便的剥壳,骤冷之后鸡蛋食用部分紧缩的速度比蛋壳快,两者就比较好脱离了。
剥鸡蛋最好是从圆的那头开始剥,较圆的那边是蛋的“气室”,也就是用来储存气体给未来小鸡呼吸用的。从气室这头开始剥能让里面的气体快速排出,让蛋白和蛋壳之间更好的出现缝隙,就比较容易剥除了。
最后我们顺便解答两个关于水煮蛋的其他小疑问:
1、水煮蛋蛋黄上有时候有个小黑点,那是什么?
答:蛋黄上面的小黑点就是鸡蛋受精之后的胎盘,所以有些鸡蛋有这个东西,有些就没有,并不是鸡蛋品质的问题。当然了如果这个黑点很大了,那也确实说明这个鸡蛋放得比较久了。
2、有时候水煮蛋的蛋黄外面有一层好像灰绿色的物质是什么?
答:这层物质其实主要就是一些硫亚铁之类的,因为煮的太久的话,蛋白质的硫元素就会开始分离出来,从而因为较长时间的高温产生了硫亚铁,所以我们一般吃的茶叶蛋几乎都有这层东西。这种物质不多,不会有什么害处,只不过消化吸收比较困难,也就是说煮的太久其实可能会浪费一些鸡蛋的营养。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匆匆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